组图:《“西迁精神”:奉献青春为家国》 央视截图
本报讯 (记者 姜泓) 1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西迁精神”:奉献青春为家国》为题,长时段报道西安交大“西迁精神”,讲述西安交大人为国家奉献青春的时代担当与家国情怀。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曾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这个群体。
62年前,他们响应国家在大西北部署一所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号召,从上海将交通大学主体搬迁到西安。几十年献身大西北建设,他们凝铸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用奋斗写就“奉献青春为家国” 的感人故事。
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交大西迁时为马列教研室教师的卢烈英教授(86岁)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就是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所以都是争先恐后。因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当时要留一点人,所以有困难需要留下来的可以报名,但这很少。基本上都没人报名的。所以迁校是比较顺利。”
“唱着‘再见吧 妈妈’,就一路奔到西安来了。那个时候哪儿艰苦往哪跑,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那是没话说的,也不在乎艰苦。”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交大西迁时为动力系学生的金志浩教授对央视记者说。
“我们聚在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每个人都难以抑制发自肺腑的喜悦之情,有几句心里话想向总书记诉说。”前不久,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西迁老同志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后,想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一封信,讲讲这奋斗几十年的心里话。他们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奉献报国的思考,写信呈寄习近平总书记。
在信中,15位老教授回顾了西安交大西迁历史和“西迁精神”。他们表示,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关怀下,在优秀精神文化的滋养中成长,更应该怀抱为祖国发展,胸怀大局,艰苦创业的情怀与使命;并建议在全国教育和科技战线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的教育,树立更多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引导和鼓励更多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2017年12月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总书记的殷殷叮嘱和新年贺词中的牵挂,让老教授们感到十分温暖。
交大西迁时的机械系教师、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90岁的史维祥教授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道:“总书记提到‘爱国奉献,无怨无悔’,都是‘西迁精神’的体现。我们要在新时代找出我们的奋斗目标,再立新功。”
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交大西迁时为工程物理系教师的朱继洲(83岁)表示,得到总书记非常重要的鼓励,希望年轻人应该根据国家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西安交大人无怨无悔、在西北地区作出贡献,感到幸福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62年岁月更迭,西迁开拓者们让大西北拥有了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新兴学科。在“西迁精神”的熏陶和感召下,交大学子一直把服务西部、建设西部作为一种荣耀。
西迁以来,西安交大的毕业生已近25万人,其中40%以上在西部奋斗,分布在教育、医疗、电力、军工等领域,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