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秦巴 >> 
《什么是西安》刷屏 引发市民“点赞西安”热潮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APP   2018-05-07 10:04:39西安晚报

  西安夜景

  《什么是西安》微信截图

  曾经,从长安城的街上打马而过,马蹄声敲在青石板上,优雅雍容。如今,在西安的街头漫步,车窗里一个微笑缓停让行,脚步踩在长安路上,舒畅从容。千年走过,这座古城的气质依然迷人,鲜活的西安,吸引着人们心向往之。

  “原来以为是蹭热度的文章,点进去之后完全被惊艳到了……真的要为作者点赞,为咱大西安点赞。”“很少有一篇文章能让一个中年男人在上班的地铁上感到眼睛有些湿润。”这两天,一篇《什么是西安》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爆红。“《什么是西安》是星球研究所最快破十万的文章之一,留言的量级也位居前列。”采访中,“星球研究所”团队主创之一的杨叙说。

  关注“热门”

  把西安鲜活的一面展现出来

  一句话解释星球研究所是什么,那就是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风光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星球研究所创始人耿华军毕业于北大,因为热爱地理,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投身内容创业。耿华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地理类自媒体排行第一位,在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典赞·2017科普中国”中被评为“十大科普自媒体”。

  是什么原因让这群“地理控”选择西安作为选题?又是如何创作出这篇大火的文章?对此,耿华军表示,抖音上西安摔碗酒、毛笔酥等内容在全网爆红,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西安,无疑是最近最热门的城市之一。“西安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厚重的历史感,但是西安无论过去的辉煌,还是现在的再次崛起,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个原因就是它鲜活的创造力,这点往往被大家忽视了,所以我们想把鲜活的西安展现给大家。”耿华军说,有了想法,他们这群地理控便开始着手准备。

  创作过程

  历时两个月打造精品

  为了让这篇文章文图更加精益求精,团队前期准备工作在3月初就启动了,前前后后加上文章写作,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无论是整理还是写文章,或者是做图都需要去啃大量资料,只有对资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西安这座城市有自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将文章呈现出来。”耿华军告诉记者,团队人员为此付出了很多,仅查阅与西安有关的书籍、杂志期刊、纪录片以及网络资料等就多达65份,其中书籍占比较大,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西安通史》,还有国内外一些知名学者的著作也带来新鲜灵感。

  “我们这次一共获得了一百多位摄影师投稿,除了呈现出来的照片,还有很多没有呈现出来的西安美图,摄影师的参与热情很高。”专题图片负责人张靖说,虽然自己也曾去过西安,但看到一个个摄影师呈现出来的图片,自己深深被西安之美惊艳到了。

  迅速走红

  一个小时阅读量破10万

  《什么是西安》发布后,一个小时阅读量破10万,图文点击量120万次,朋友圈分享达8万人,留言量1400条。杨叙说,如此高的阅读量及转发人数,让他们始料未及,《什么是西安》也成为了星球研究所最快破十万的文章之一。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不少读者表达他们对西安的深厚情感,他们或决定永远留在这个城市发展,或在外漂泊还是对家乡极度思念,但一字一句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西安的深爱、期盼与祝福。”让耿华军记忆深刻的是一名读者说:“很少有一篇文章能让一个中年男人在上班的地铁上突然感到眼睛有些湿润。长安道,一回见,一回老。这个城市,能容下我所有的梦想、喜悦、痛苦和一切。”

  他们认为,“走在西安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气势恢宏的古建筑,而是在琐碎中看到生活与遗址的交汇融合,长安城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处残垣都有着数不清的历史与故事”;他们感叹,“艺术源于多姿的生活,艺术源于悠长的历史。沉郁厚重才是美的基因所在,时尚只是历史长河在当代的审美呈现。不信你看——那鲜衣怒马的少女,跨越千年仍是当下最时髦的少年!”

  他们对长安念念不忘。“西安对于现代中国而言,是中华文明最辉煌鼎盛的遗迹寄托,来西安的人不仅仅是来看今天的西安,而是寻找梦中的长安。这是中华文化浸润下滋养下的长安,大气辉煌的长安城我们无缘得见,但只要中华文明存在,‘长安’这个词就一直会激荡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耿华军说,大家的留言让人动容。

  网友留言

  西安原来这么美

  《什么是西安》火了。火得迅速而猛烈,像一团火焰,在网络的世界蔓延。人们纷纷转发这篇文章,并留言热议,西安原来这么美!

  “苟秉宸”留言——

  鲜衣怒马,冷淡深沉!感谢星球研究所对西安的推介,这是献给大唐建都长安1400周年的一份厚礼。对很多熟悉长安的西安人来讲,真正感到震撼的是第一次完整看到雪后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航拍画面,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建筑……

  “花弄影”留言——

  2007年在西安旅游了15天。买了一张地图拿手里,跟着地图徒步寻找各种古迹……11年过去了,西安大发展,不知这些遗迹是否安在。西安到处是历史,处处是古迹。

  “罗巍” 留言——

  看到文章封面图的唐三彩腾空马,特别激动开心,因为这件文物来自西安博物院,我是西安博物院的志愿者和特邀讲解员,欢迎更多的人来到西安,来到这座博物馆之城。

  “我们跑吧妞儿”留言——

  西安土生土长的妹子,随老公举家来到了南方工作生活。今年有了二宝,起名字时想到了“臻”字。“至秦”,饱含依恋家乡的情结和对家乡越来越好的祝愿。愿我生活了30年的西安,日臻完善,百福至臻!

  “苏幕遮 留言——

  西安,去过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她的古老、她的现代,她的冷落,她的繁华,都沉浸在岁月的流淌中。感谢西安至今保留着众多的古迹,让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得以仰望汉唐时的长安雄风。但西安又无须缅怀昔日,因为她又创造新的历史。

  “大明”留言——

  作为一名成都人,是超级长安粉!去了西安五次,每次逛的历史遗迹都不一样,以后还会去。今年四月又去了,去了乾陵和周围的几个墓看大唐壁画,“朝游北海暮苍梧”,速度飞快,现在通了动车好方便。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这些遗迹区打理得精致、讲究,好看一点。

  “祁连山”留言——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醒长安少年,章台之柳,东门种瓜。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可恋此处南山,重峦碧峰,有七二十峪,生终南捷径。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六街三市净,早风无尘雨无泥。落户极方便,你若喜,西望长安可见家。

  心有烦,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心有企,七十二峪走遍。

  心有寄,秦岭山上逍遥。

  若不知此地风情,《废都》里,《古炉》边,听罢《秦腔》,不当《老生》,来读《山本》,迷上八百种草三百种木,十六部平凹小说中找答案。这是我所想认识的西安!

  市民心声

  欢迎更多人来古城 把西安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近几日,在西安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大家谈论的热点话题——家门口的山和水,美得都快不认识了。纷纷拿起手机,拍了身边的美景和城市生活,也晒起了他们心目中的大西安。

  “将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情怀勾勒了出来,将我们一辈辈人引以为傲的西安,美美地亮了个相,惊艳了世界。”西北政法大学一位教师感慨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她发自内心为这座城市点赞,为正在飞速发展的大西安点赞。

  “在西安生活已有4个年头了,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古都时,更多的兴奋来自于味蕾的享受。”我市南郊一所高校在读研究生闫若然表示,无论是羊肉泡、桂花糕、凉糕、甑糕,还是油泼面、裤带面、臊子面,无论是鼓楼、钟楼的沉稳大气,还是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韵味,都给西安这座古城增添了无限魅力。

  西北政法大学学生张磊表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每次看到那么多游客来往西安,特别自豪。西安的历史比较悠久,它有很多的名片:“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春晚分会场”……这些都是我们向其他人“炫耀”的资本!“现在正是暮春初夏,西安的景色正美,作为一名大学生,欢迎更多人来西安看看,把西安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西安读书这七年来,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毕业时的种种留恋,我的青春都写在了这座城市,西安俨然是我的第二故乡。”家住朱雀门附近的王女士表示,她是安徽人,毕业后在其他城市工作了几年后,最终还是选择回来。她说,“车让人”等城市新形象值得点赞,再加上这座古城自带的文化气质,让人不得不爱。

  “在西安生活了35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对这座城市的感知和认识越来越清晰,这是一个年岁悠悠而生命独有的城市,她的平和、朴实、包容、谦雅,与我心之期许不谋而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庞晓虹教授表示,这几年大西安发展越来越好。“西安这个城市怎么样”,庞晓虹说她的答案是:喜欢这个城市的人文气息之大气儒雅、自然环境之丰富多彩,总有一种让人难以舍弃的留恋。这些年,西安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越来越雅致舒适,更显现出一个有悠久历史积淀城市特有的魅力。

  我市南郊一所高校在读研究生杨鉴鉴表示:“《什么是西安》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解读,若非文中图片与文字的完美配合,即使在西安呆了多年的人,也难以一时半会儿读出来,这些图片视域很广,索引着西安的历史与未来,美轮美奂的图片铺排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让我更加了解了西安,也爱上了西安!”

  “西安的美景都在我心里,一年四季,变幻不同,我将用镜头记录下来。”著名摄影师飞马表示,常年扛着摄影机行走在西安,透过镜头看到的西安,市容越来越好,护城河不再是垃圾满河,而是多了游玩的人;人行道两旁的绿化、树荫下的花更赏心悦目;可供市民参与的文化娱乐项目更加丰富。“秦腔、儿童剧、陕派相声、街头演出等,让西安变得越来越好!”

  “说起西安,它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古城,一城文物半城仙。”在一家文化机构工作的白领李彬表示,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陕西作家能构成文学陕军绝非偶然,只有陕西、只有西安才能孕育出这么密集的文人墨客;陕西籍导演张艺谋、王全安、顾长卫也都带着深深的陕西文化烙印,让影视陕军成为中国导演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还有摇滚之都西安盛产摇滚歌手,郑钧、张楚、许巍等把西安人的桀骜表现出来……“西安这座古城的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确实很深厚,西安近几年发展进入了加速期,很庆幸自己正在经历、参与着西安实现新时期的崛起。”

  “从2010年开始,我就生活在西安了。西安的一点一滴发展,我都非常关注。看到这篇网红文章,原以为又是标题党,点进去之后着实被惊艳到了!”大学教师徐鹏表示,西安原来这么美,鲜衣怒马再千年。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交通特别便利,美食数不胜数。随着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更加的开放,更加的包容,更加的国际化。

  专家点评

  西安正在崛起和振兴

  古城西安最近又炫又火。炫,靠的是发展速度、科技实力和文化底蕴带来的轰动效应;火,靠的是微信平台“星球研究所”、创意短视频“抖音”和城市新名片“最中国”的传播之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专家、当代陕西研究会秘书长王晓勇博士表示。

  如果说“抖音”突出了西安惊鸿一瞥的形象,“最中国”突出了汉唐盛世的形象,那么《什么是西安》则突出了西安绵延不绝的历史魅力、现代活力和内在的精神动力。王晓勇表示,《什么是西安》之所以能让人对西安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创作人员立意很高,小标题及配图《鲜衣怒马》极其恰当地表现了今日西安生机勃发的鲜活画面和追赶超越的发展态势;其次是创作人员挖掘很深,历史地理方面的配图非常精致,也非常专业,和今日西安的繁荣景象毫无违和感,古今相融,天人合一;再次创作人员视野很大,所选用的图片角度新颖、从地质西安到地理西安,从生态西安到人文西安,采用航拍、广角、蒙太奇等多元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超长画卷,能从中感受到西安的发展带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穿越历史而来。

  “一篇高质量的原创网红文字,背后离不开所有创作人员的辛苦付出。能看出来,创作人员厚积薄发、以简驭繁,将西安数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美景美食浓缩在微文里。”王晓勇表示,一目千年、一目万里,这正是现代人才能享受的瞬间穿越。硬科技、人才新政、车让人、厕所革命等,让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眼光,各类人才纷纷流向西安。“西安正在崛起和振兴,雄风已吹来。眼下西安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为阔步发展的西安点赞,为走向世界的大西安点赞!”

  本版稿件由记者任娜 张黎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