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清,美丽西安画卷正在绘就。
景色宜人的沣河生态景区。
铁腕治霾、柔性治水,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本组稿件记者 文艳/文 记者 王旭东/图 均为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10月16日,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出台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丽西安新篇章。
■重大意义
1.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动西安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关键的是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秦岭保卫战,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3.全面解决西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
●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全面改善和提升西安生态环境质量。
4.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核心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5.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
●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主要的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筹高端产业和高速增长,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西安追赶超越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绿色动力。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打赢“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生产体系、生活模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
——坚持依法治理重保护。
牢固树立以法治化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惠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优先领域,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具体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坚持系统治理抓提升。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围绕解决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档升级。
——坚持政府主导共参与。
发挥政府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
■总体目标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坚决打赢秦岭保卫战,持续推进铁腕治霾、柔性治水、依法治山、合力治脏、立体增绿行动,着力加快“大公园、大花园、大绿道”建设,确保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绘就绿满古城、花重长安、山水相映的大西安生态新画卷。
●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初步建成“绿色之城、花园之城、生态之城”。
●到2035年,全市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西安目标基本实现。
●到2050年,全市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实现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
全市空气质量稳步改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51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到8.540万吨、1.007万吨、6.921万吨、5.912万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以上。
——水环境质量
全面消除西安境内劣Ⅴ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态水面达到4.45万亩。“长安八水”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城市生态景观湖池水质达到Ⅳ类以上,重点湖库水质达到Ⅲ类。
——土壤环境质量
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5%以上。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33.15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2105万亩以内,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不低于1.5%,单位GDP建设用地规模不高于366亩/亿元。
——固废污染防治
基本实现区县、开发区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利用处置能力相匹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较2015年下降16%,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750万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
——绿色生产生活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3500万立方米以上,新增造林合格面积达到9万亩,修复湿地2.77万亩,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全市美丽宜居村庄达到320个。